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两百九十九章 陶述(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赵琦是怀揣着心事到达江州的,一方面,彭大胡子派人打听小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还有,余钊不知是察觉到了什么,赵琦打他的电话,也一直关机。

另外,杀害马胖子的凶手也没有找到,不过马吉祥因为警察的调查,自乱阵脚,被警察找到了他犯罪的证据,不出意外,应该会身陷囹圄,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从江州火车站出来,赵琦见到有个中年男子举着写着他名字的牌子,应该是来接他的人,他连忙走了过去。

中年男子一米八的个子,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比较豪爽。他自我介绍,名叫李湖光,算是那位制瓷大师陶述的半个徒弟。

李湖光请赵琦上了他的越野车,便向目的地出发。

车子开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好在李湖光比较健谈,一路上给赵琦讲着江州的风土人情,到也不那么枯燥无聊。

只不过,每次赵琦提起陶述,或者烧制瓷器方面的话题,李湖光就顾左右而言它,好像有什么顾忌一样。要不是提前联系好了,赵琦都觉得自己会不会被绑架了。

赵琦从车上下来,环顾四周,这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四周比较荒凉,这里离最近的一户人家,估计有好几百米的距离。

再看面前的房子,一边就是普通的民居,旁边则是彩钢房。

李湖光打开后备箱车门,把赵琦的行李箱拿下来“这边是传统柴窑,电窑烧出来的东西,感觉不对。”

赵琦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不同的窑火有不同的火性。柴窑是松木烧制,历代瓷工取松柴,即山中老松树为窑火是比较了各种树木火性的结果。松柴散发松香,含松油,能与瓷器釉面很好的结合,松木火焰长,火性纯正。

而在现代化的气窑、电窑烧制过程中缺“木”一环,无有根之火润泽瓷器,烧出的瓷器自然就没有柴窑瓷器独有的韵味和美感。

因此现代那些做高仿的,如果按古代配釉技术配釉,他必须得拿柴去烧,用其他燃料他烧不出来。

打个简单的比方,用柴火灶煮出来的饭菜,和用燃气灶煮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柴火灶煮出来的更香一些。

“老师应该还在窑厂,咱们过去看一看。”

李湖光带着赵琦来到窑厂门口,推开了门走了进去“老师,我们来了。”

陶述是一位看起来像学者的中年男子,个头不高,可能一米七都不到,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两人进来的时候,陶述正在把瓷器放在窑里,他回头看了看赵琦,点了点头,算是找过招呼了,继续着手头的工作。

“老师就是这个脾气,你别在意。”

赵琦来之前,潘昶特意提起了陶述的性格,不善交际,一心都只扑在对瓷器的研究上,现在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湖光带着赵琦来到陶述旁边,看到陶述在利索地码放着瓷胚,都不好意思开口。

陶述打破了这个平静,说道“烧制陶瓷有好几个步骤,拉坯、画坯、上釉、烧窑……有一个环节出点差错,整个作品就废掉了,你就会因此感到很挫败。这种滋味不好受。我经常暗自感叹,做陶瓷这么苦,自己当初怎么就走了这条路呢?”

赵琦明白这番话应该是对他说的,他说道“360行,没有一行能够不经过专研和辛苦就做到极致,关键看自己喜不喜欢,真心喜欢,哪怕再苦再累,也会做下去。”

陶述看了看他又问道“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赵琦说“我的兴趣是研究古玩,准确一点说,研究高古瓷器,特别是宋代的瓷器,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是我所欣赏和热爱的。”

陶述听了不置可否,沉默着把剩下的瓷胚放进窑里。赵琦注意到,陶述把一些瓷胚放在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