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间的对话,耿国公冯盎进京,问对是必不可少的。
李世民轻咳一声,对冯盎说“今日你进京,朝中关于你要叛乱的流言顷刻间消失了。这事儿你得感谢魏征,如果不是他在朝堂上为你开脱,朕也不知道怎么办。”
冷锋心里说了一声虚伪,李世民在天下楼嗷嗷叫着“冯盎老匹夫”的表情依旧历历在目呢!
冯盎道“知我者,魏征也,明日微臣必定登门致谢!”
李世民看着冯盎说“你这次进京,朕有些事也要跟你说一下,待中原安顿以后,朕打算开发岭南,发展海运,如何?”
这可不怎么样…
冷锋差点就说出来,发展海运?以现在唐朝的工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历史上有名的海洋事例当属“郑和下西洋”。
那可是明朝的事儿,那时候的造船工艺可比现在发达多了。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其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
只有这样的船队,才能经历风浪的考验啊!只有这样的船队,下海才能有所得!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我承认,我“zhan”了…………手指码字都要炸了!
在12月31日23:58,我诅咒大家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万事如意,出门都能捡钱,诅咒持续一年!
更新速度最快赶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