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66章 周昉逝世在长安(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清虚观观主清虚子柴炫圻出身于河东晋州柴氏,其先祖柴武、柴绍分别是西汉与大唐开国名将,名传千古。

柴氏出自姜姓吕氏,原本郡望钜鹿。柴氏一世祖柴举,是齐太公吕尚的十八世孙,高氏一世祖高傒的八世孙。

高傒是齐太公吕尚十世孙,乃吕尚七世孙齐文公吕赤之曾孙, 齐成公吕脱之从孙,公子吕高之孙。

高傒得周天子赐封齐国上卿,以其祖父吕高之名为姓氏。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害后,他抢先通知派鲍叔牙,从莒国召回公子小白,助其上位,使其成春秋初霸齐桓公。

高傒迎立桓公、大破鲁国、处死吕纠、逼交管仲、订盟鲁国、确立僖公、助建鲁防、怒斥诸子、设杀竖刁、迎立孝公, 高寿九十、谥号敬仲。他两次迎立齐主, 两次打败鲁国,功绩并不比管仲逊色半分。

高傒六世孙高柴生于卫国钜鹿,乃仲尼弟子,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他与子路是好友,卫国政变劝子路不要进宫,结果子路不听,遇害身亡。

高柴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士师,为官清廉,执法公平。他忠厚纯正,尊老孝亲,深受孔子称赞。

高柴之孙高举,又以高柴之名柴为姓氏。战国时柴氏部分族人迁居河东平阳郡,柴武、柴绍都是其后人。

春秋战国时以先祖之名为姓氏,颇为常见。

书接正题,李宁开办香茗居时持续高温,开办香茗茶铺时出现雨雹,都经历不顺。同此同时,朝堂之上也不太平静。

雨雹出现前,太子李诵和舒王李谊围绕干旱一事, 持续争辩。舒王一派联合司天监以后宫无主,天下不宁为由请求立韦贤妃为皇后。

谁让韦贤妃才能德行均是无可挑剔,又是皇帝李适嫡妻,代执凤印多年。而且,李适与韦贤妃一直感情和睦,相敬如宾。如今,韦贤妃就差一个皇后名分了。

但是太子一党虽极力反对,不惜重金拉拢高官,劝说朝臣,但仍然没有太大效果,落于下风。

皇帝李适此人疑心很重,舒王一派越势强,他越不放心。毕竟韦贤妃是李谊养母,若是立为皇后,舒王便有了嫡子之名,可以名正言顺地争夺诸位。

李适不想如后看着朝堂之上,整天争吵对峙。所以, 他便取消朝会, 一直躲着众人不见, 也没有让任何嫔妃照顾,不偏颇任何一方。

虽然京兆韦氏、京兆杜氏、甚是兰陵萧氏一些做官之人也心向韦贤妃,后宫又是韦贤妃一人独大。但是李适取消朝会、不见众人,不偏不倚,便是暗中表明心向太子。

李诵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绝不可能一朝废除。真到欲行废立时,朝中高官们自然会极力劝谏。

太子李诵极为着急,虽然李宁之父经常劝说,也无济于事。太子一党之人看不清情势,又重提韦贤妃未能封太子妃之事,散步韦贤妃克父克母、克兄克子的流言。

皇帝李适得知后十分震怒,他本来还偏向太子,这时心中不免失望。他深知藩镇不听号令、吐蕃回鹘强大,更知李诵宽厚仁慈,乃中人之姿,守城尚可,进取不足。

李适也知李谊虽手腕强势、才能亦佳,但好大喜功、严苛少爱,若是继位,难免出乱。所以,他也不知立谁为好,头疼不已。

李适孩子本来就好,而且多有亡故,也没有其他人可供选择。剩下的皇子中,四皇子虔王李谅残疾,九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均为成年。

李适倒是很喜爱广陵郡王李淳,不仅已成年,还稳重,懂得隐忍,兼具太子与舒王的所有优点,而且没什么缺陷。

但是没有纵观历史也没有废儿立孙的先例,就算如此也只会加深父子两人的误会。

七月初一是朔日,这天本来该举行朝参。《唐六典》中规定:“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