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94章 新帝垂帘举朝会(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六日先皇李适大敛之礼后,太子和群臣三让三劝下,李诵即位为帝。

唐朝皇帝继位仪式不像明清时期大半特办,都是在先皇灵前草草即位,后面再去太庙祭拜祖先。

而新帝李诵腿脚不便,不能说话,只在太极殿简单举行了即位仪式, 都没有去太庙祭拜祖先。

正月二十六日这天,新帝李诵经历了大敛之礼、三劝三让和即位仪式,身体早已透支,极为劳累。要不是李忠言和另一名宦官拼命搀扶着,李诵估计要瘫坐在地。

中风之症关乎大脑,本就是极难医治之病, 更何况是在医术极不发达的古代,可以说是绝症。

李诵日日有名医问诊、按摩师疏通筋骨、再加上天天服用名贵药材,如此四个多月来还好了一点。但李诵也只是能短时间站立行走, 还是不能说话。

古代皇帝的选择标准,需得年富力壮、身康体健,这只是最基本的标准。先皇李适第四子虔王李谅只是身有腿嫉便被排除在储位之外。

虔王李谅,在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李适登基后就被封为王爵,授开府仪同三司。他在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领蔡州节度大使、申光蔡观察使,以大将吴少诚为留后。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他又领朔方灵盐节度大使、灵州大都督,以朔方行军司马李栾为灵府左司马知府事、朔方留后。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他又领横海节度大使、沧景观察使,以都知兵马使程怀信为留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他又领徐州节度大使、徐泗濠观察处置使,以建封子愔为留后。

贞元年间淮西、朔方、横海、徐州这些军事要地,每每发生兵乱,皇帝李适便让虔王李谅兼任节度使。但是王不出阁, 李谅也只是在长安城遥领节度使,具体事务都是由节度留后负责。

可以看出李适对虔王李谅极为宠爱, 非常信任。而李谅生母是昭德皇后同族琅琊王氏之人, 去世后封为淑妃。

而新帝李诵为太子时前待在少阳院,后居太极宫东宫,最后又搬回少阳院,很少被委以重任,更难以接触到朝廷大权。

虔王李谅如此得到皇帝李适宠信,只因身有腿嫉,能行走能说话,尚且无缘储位。而李诵中风不能走不能言,舒王李谊这才坚信他肯定能得皇位。

舒王李谊原名李谟,与虔王李谅同在大历十四年封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次年也就是建中元年(公元780),他便领泾原节度大使,以泾州刺史孟皞为节度留后。建中元三年(公元782),他又扬州大都督、荆襄江西沔鄂节度使、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改名谊,讨伐淮西。

而后,李谊被皇帝李适重用, 和太子李诵争权,甚至一度能取代李诵太子之位。

因为昭德王皇后与王淑妃是同族, 极为交好。所以, 太子李诵和虔王李谅宛如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太子李诵便让王淑妃在后宫中与韦贤妃争宠,同时让虔王李谅在朝堂上与舒王李谊博弈。

舒王李谊才智俱佳之人,竟然没干过两个残疾之人,也是心不够恨。可能是因为他只是养子,一切权力地位都是皇帝李适所赐,这才不敢行玄武门旧事。

李诵也不是好惹之辈,只是最后才中风,之前二十多年一直默默积蓄力量,循序渐进培养势力。

皇帝李适驾崩那日,李诵便是通过他的暗探打听到李谊匆忙进宫的消息。

李诵自知不受皇帝李适宠爱,势力也远不及李谊。所以,他便拉拢那些官职低下但能力出众之辈、或是年纪不大但有才之士。

李宁知道吐蕃赞普并未去世,内乱之说必是论莽热派人散布,以此蒙蔽朝廷。于是他回道:“吐蕃素来狡诈,所奏之事不可全信。吕君此次出使当求真务实,不可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