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日,皇帝李诵下诏宣布退位,自称曰太上皇。皇太子李纯经内禅正式成为大唐天子。
唐朝在李诵之前只有三位太上皇,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
李渊是在其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李隆基是在其子李亨在灵武对抗安史贼人时,自立为帝。
李诵成为太上皇的情况和两者有所不同,
诰:“有天下传归于子, 前王之制也。钦若大典,斯为至公,式扬耿光,用体文德。朕获奉宗庙,临御万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阙。乃命元子, 代予守邦, 爰以令辰, 光膺册礼,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国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纪元之庆,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自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已前,天下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递减一等。“诰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为太上皇德妃。
李宁知道吐蕃赞普并未去世,内乱之说必是论莽热派人散布,以此蒙蔽朝廷。于是他回道:“吐蕃素来狡诈,所奏之事不可全信。吕君此次出使当求真务实,不可听之任之。”
吕温拍着胸脯保证道:“自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李宁接着问吕温:“吐蕃与我朝并立近两百年,吕君有何看法?”
吕温答道:“吐蕃世居高山之地,不通礼仪,不服王化, 强硬蛮横。”
中原华夏民族, 历来鄙视番邦异族。李宁听到这番言论, 并不稀奇。他辩道:“昔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番两国也曾结秦晋之好。然则两国和战不定,征伐不断。我朝败多胜少,先后失河湟、陇右、河西、西域大片领地,吐蕃则欲战欲强。”
吕温听得哑口无言,他也不得不承认吐蕃强大。
李宁接着问道:“国之兴盛,必有其理。吕君可知吐蕃军政、律法?”
吕温答道:“吐蕃全民皆兵,军事强悍,每到一处便烧杀抢掠。其官员多为贵族外戚,律法远不及我朝,文化更是相去甚远。”
李宁继续问:“即使如此,为何吐蕃屡挫我朝。吕温可曾想过是何缘由?”
吕温低头沉思,似是颇为不解。
李宁缓缓说道:“军政一体,内外一致,此乃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兴盛之因。中原历代多亡于天灾人祸,君王暴虐。番邦异族多因王位争夺、君臣失和、将相争权而衰败。”
吕温惊讶得看着李宁,他没想到李宁竟然深谙军政。于是开诚布公道:“吐蕃贵族与外戚争权尤为激烈,军国政事俱为论、尚二姓掌控。论莽热被囚已有两年,吐蕃局势自然有所变化。”
李宁没想到吕温对吐蕃政局已有了解,于是指点道:“吐蕃两次来使,论频热与论乞冉俱是贵族韦氏之人。吕君, ”是随后小声道:“吐蕃贵族与外戚争权尤为厉害,论莽热被囚已有两年,局势自然有所变化。”
李宁在宝鸡县驿站遇到的旧友名叫吕温。他正是揭露元稹渣男本性、帮助李绅传扬《悯农》一诗的河中名士。(详见第043章:有心栽花花不开)
李宁当初还用活字印刷技术,将吕温为其父吕渭编撰的《吕君载集》印制成册,广为流传。
吕温是蒲州书香世家,其父吕渭官终湖南观察使、祖父吕延之曾为浙江东道节度使、外祖父柳识乃天下名儒,外祖叔柳浑官至宰相。
吕温之父吕渭曾为礼部侍郎,知贡举多年,也是名儒。吕温又从陆贽治《春秋》,跟梁肃学文章,博采众长,才华惊世。
另外,吕温之父吕渭还任过太子右庶子,算是太子李诵的恩师,也曾提携过太子侍读王叔文。
所以吕温丁忧之后,凭借着家族强大背景,加上太子一派的推荐,轻易官拜左拾遗。
此次吕温正是作为判官,陪同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