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57章:蒙古军的新用法。(3 / 5)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他怎么不知道。

哦,他是皇帝,没必要去了解一个王莽手下,并不重要的文臣的日常,更不要说山海经还只是一本杂书,上不得台面。

不过崇祯知道刘歆不奇怪,刘歆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带兵打仗的威宁名,但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西汉末年,刘歆整理了数百部典籍,山海经也因为刘歆的篡改添加,受上层人士所悦,一直流传下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贡献又很大。

「他为了迎合上层,加了一些上层人流传的故事进去,所以才让很多人觉得山海经真实。

这会老刘他们,距离刘歆的时代才过去一百多年,说不定哪个世家就有原版流传。」

「嗯,店主你淘到了记得给朕录一份,朕也要看看。」

「没问题。」

陈烨大方的答应了,主要是原版山海经肯定都是短句文言文,毕竟是竹简刻的,需要省地方。

带到崇祯这,相当于多了个翻译,崇祯还能用他古今结合的思想,进行一下辩证,多好。

不知道自己马上沦为翻译员的崇祯,还在乐呵呵的等着看一看山海经原版是什么样。

陈烨走后,崇祯前往文渊阁批阅奏折,不过奏折已经没了山西河南直隶的,都是其他省沿运河运送的奏折。

他直接控制的三个省,现在已经不需要繁复的奏折处理了,哪里有问题,通过皇家陆军就会直接发报过来。

人事任命那些,也由皇家陆军进行电报传送,除了特别重要,需要书面的圣旨还在。

现在的电报受制于技术,没人能破解,所以电报信息比密信和圣旨还有用,因为电报发出都是有崇祯亲自检阅的,作不得假。

「唉,这样的速度不行啊,山东仅仅相隔不到千里,一条奏折,居然需要足足两日才能送到京师,其中还是因为直隶驿站开始由摩托车送的,就就这速度,还指望他们干什么。」

「陛下,此速度已经提高一倍了,一年前,山东的奏折传至京师,至少也要四日,很快了。」

崇祯手中的奏折,是时任山东巡抚王公弼递上来的剿匪报告。

在上次陈烨空降交流后,就组织官军开始清廉漕贼,也就是在十日前,对李青山为首的漕运截留义军进行了招安。

这个李青山,从做事开始,就在效彷水浒传,诸多行为也在模彷着宋江,他们打劫漕船,也是留一放九,为的就是不做太绝,等着朝廷招安。

原历史,李青山的归降,因为重重加码的官僚们被搞黄,但在这个世界不一样了。

有了陈烨带着崇祯的圣旨赶到,王公弼有了更大的处置权,所以直接对李青山进行了招安,给了个千户的职位。

这把李青山给乐坏了,当时都不敢相信,还是出于对王公弼为人的信任,才同意前往约定地点,互相授信。

李青山得了封赏,手下的人也相应得了好处,剩下的农民军自然是招安的招安,收容的收容,遣返的遣返。

「陛下,李青山毕竟是贼首出身,贸然收归,恐其有诈。」

「汝玉,这点朕当然也想到了,他们之前还在与朝廷作对,摇身一变成了官军,朕也不放心。

所以他们接受招安后,前半年是没有钱,只有粮,这点已经给李青山说清楚了,而且人员也进行了拆分。

只要

等他们安定下来,那他们就是正常的军户,何来贼首一说?至于他原本的手下,王巡抚也做了安排。

他们所有手下都会进行重组分配,粮草都由县里供应,以后的钱粮会由朕派人亲自督导,不必担心他们假意投降。」

「原来陛下早已深谋远虑,臣也放心了。」

倪元路看崇祯也注意到了这些,就没再说,继续翻看着下一份奏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