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326.李曾伯(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魄的,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燕王府离着码头不远,说话间便到了。

丰盛却不奢侈的筵席早就准备好了,李曾伯的家人僚属在正堂用宴,他自己却和燕王来到了一座湖心亭中。

作陪的只有一个丘岳,“长孺,你我多年未见,今日必要一醉方休。”

两个老头很熟悉,曾多次协同作战,算是生死之交了。

几杯烈酒下肚,两人聊起一些过往战事,皆是唏嘘不已。

李曾伯很是感慨,“岁月不饶人,转眼咱们都老了,我也该如山甫兄般退下来,归老林泉,含饴弄孙。”

起初,赵孟启也不怎么说话,就是微笑着陪酒,听到这里却大笑。

“哈哈,李相,你这怕是有点言不由衷了吧……”

李曾伯脸一沉,没好气道,“老臣如何就言不由衷了?”

“我记得,李相在十年前就曾上书,‘祈早易阃寄,放归田里’,一直到现在,也没见您真的退下来。”赵孟启嬉笑着。

李曾伯气笑了,“殿下这意思,是说老臣贪恋权位啰?”

赵孟启赶忙摆手,“没有没有,李相误会了,我是说,您或许心中确实疲惫,厌倦了戎马生涯,但若是国家有危,您却总以天下为己任,屡屡扛起重担,为国从不惜身,实乃忠肝义胆,万世楷模。”

“没想到殿下对老臣有如此高的评价。”李曾伯坦然接受这个马屁,却低头一叹,“可惜现在老臣是真的力不从心了,这天下之任,想扛也扛不动了,何况家门不幸,出了祸国殃民的败类,哪里还敢舔颜说什么保家卫国……”

这老头这是将我一军啊。

赵孟启心中翻着白眼,也不想绕圈子,“我看,李相这次想要致仕,应该另有原因,您外孙的事,不过只是一个借口吧?”

“哦…那殿下您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李曾伯佯做不以为然,其实很想知道燕王会有何种见解。

“无非就是李相对时局日益失望而已,”赵孟启耸耸肩,继续道,“李相其实一直想改变我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希望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破解外敌的入侵,甚至是希望我朝能够奋起,不再局限于防御,而是主动去进攻,去恢复中原。”

李曾伯愣住了,他没想到燕王居然真的猜到了他心底藏着的念头。

他一直都有这个念头,可又因为清楚国家的具体情况,知道这念头太不合时宜,所以也从来没有表露过,只是默默努力着,尽力为国家的改变争取时间和空间。

可几十年下来,国势却日益颓丧,令他越来越绝望,不然他一个成熟的重臣统帅,怎么会因为一个外孙就放弃自己的抱负呢。

“殿下……您是怎么知道的?”

“猜的。”赵孟启笑笑,缓和一下气氛,再说,“其实,李相去年提出的奇袭大理计划,我个人觉得还是可行的,可惜被一帮目光短浅的鼠辈捆住您的手脚,令计划流产,我想,李相心中应该很不甘心吧。”

“确实不甘!”李曾伯也不遮掩,甚至神情还有些愤愤,“那些人,只知困守一隅,就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中毫无大局,一个个私心作祟,口中却冠冕堂皇,只要不合他们理念,就肆意攻击。”

“如今蒙古人斡旋与我朝腹背,对我疆域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而四川甚至是三面夹击,一旦蒙古人寻到突破点,切断四川与荆襄的联系,那蜀中即便再有地势可依,被包围之后,没有朝廷后援,那也是迟早要陷落的,一旦四川陷落,荆襄必不可保,我朝倾覆之时便至!”

“本来,蒙古人攻灭大理不久,其实并未站稳脚跟,而且蒙古皇弟忽必烈又带着大部分力量北归,留在大理的蒙军不过万余,正是破袭留驻大理蒙军的大好时机。”

“大理地形如蜀地一样,并不利于骑兵,蒙军最大的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