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录音机一类的小电器,以及缝纫机之类的旧货,有的说不定超过1年历史了,上面磨损的痕迹很严重。除此之外,小孩的玩具,首饰配件,皮质的公文包,乃至于〖药〗品,都在地摊上出售。
“这个多少钱。”苏城指着一件皮大衣问。
摆地摊的是个白胡子老汉,似乎觉得他是外国人,很自然的伸出一根手指,道:“0美元。”
苏城微微点头,用中文道:“这个价钱买一件厚皮衣,也算得上便宜了。”
戚晓昆笑了一下,用俄语大声喝问几句,然后回道:“1美元卖给你。”
苏城愣了一下,顺势掏出了1美元老汉乐滋滋的举起绿钞,仔细看了好几遍,确定无误以后,就毫不在意的将皮衣丢给了苏城。
戚晓昆在旁道:“要是用卢布的话,大概要好几十美元,用外汇就简单多了。很多地方还允许以物易物,你看前面,一瓶普通的白酒,就能换一件衣服了。”
“这样一来,衣服岂不是没有销路了?”
“怎么会,卖衣服的人多,是因为衣服最好卖。而且,这里算是莫斯科比较富裕的地区了,再开20分钟的车,那里人为了生活,估计早就把衣服卖完了。”戚晓昆缓了一口气,又道:“苏联经济停滞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他们以前都是偷偷卖,苏联解体以后,就明目张胆的卖了。”
“这些是二手贩子?”苏城忽然意识到什么。
“当然。他们用面包、罐头换居民的旧货,再把旧货卖给有需要的人,里里外外,总能混个温饱。现在不一样了,我刚到苏联的时候,拿国内的工资和使馆的补助,都不敢到外面去吃饭,那时候一卢布要换27美元,现在2美元能换好几百卢布。”
“以后能换几千卢布了。”苏城随口说了一句。
司空冠不安的道:“这么说,苏联的经济已经崩溃了。咱们如果贷款给他们,能还得上吗?”
“苏联的经济早就崩溃了。”苏城淡然的道:“如果不是经济崩溃,苏联哪能这么快的倒台,苏共与其说是被解散的,不如说是被人用脚选下台的。苏联人已经不好过几年了。”
“至少,解体以前,卢布还能用,现在就不行了。”戚晓昆尽可能的信息道:“我听说,有人趁着消息还没传开的时候,用卢布在偏僻乡下换了一些东西。不过,大多数人的储蓄,算是泡汤了。”
一些富裕的苏联人,储蓄往往有数万卢布,也就是十多万美元,并不比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财产少。但在这场解体的风潮中,他们也是最先受到伤害的。
这是一个很冷酷又很有趣的循环。为了〖民〗主和〖自〗由而期望苏联解体的民众,主要就是高层官僚和自诩为精英的国家中产阶级。但是,当“〖自〗由”和“〖民〗主”来临的时候,首先变的一贫如洗,并沦为社会下层的,又是这些国家中产阶级。这就像是农民起义,为了活下去而起义的农民军,正是让更多的农民活不下去的刽子手。
历史的循环,总是用人的生命做讽刺的素材。
司空冠发愁的看向四周,然后道:“我在飞机上的时候,看了苏联的用电量和发电量,最近几年,苏联每年的发电量和用电量,都会减少10以上。1991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看前三季度,减少15是肯定的。这比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严重多了,是国家失去控制的表象。咱们贷款给苏联人,他们如果十年二十年都不能恢复,我们怎么办?”
“1年以内,俄罗斯的工业生产确实很难恢复,二十年也许都不行。但是,富裕的途径不是只有工业生产一条路。”
“对一个国家来说,还能是什么?”
“开采资源,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相当丰富,只要他们出口资源,很容易就能赚到足够的外汇,然后用来归还我们。实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