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地看着柳东盛。
他不相信柳东盛不愿意要伊尔76的技术资料。
该死的谈判策略。
对方是想要利用这样的手段获得更多。
“将军,您应该清楚,在十年前,我们国内就已经研究出了运10这样的大飞机;而经过这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内两百吨级别的飞机也快要研制完成……”
对于柳东盛的解释,伯聂科佐夫并没怀疑。
中国研究出运10,就已经让整个世界震撼,毕竟在研制运10之前,中国在大飞机设计制造领域,一点基础都没有。
整个过程,培养队伍,完善配套,完成后,不断地深入改进,开发新一代的飞机,难度就小了很多。
何况,在整个八十年代,中国不仅跟苏联合作,引进大量技术,同时也在跟西方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合作。
“你们究竟要什么,可以提出来。”伯聂科佐夫没辙了,“这个价格,绝对不行。如果你们国内真有了,也不可能买我们的!”
“虽然我们有了伊尔76同级别的飞机,不过研制出来跟型号成熟,并不是一样的。我们可能还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定型,在这之前,国内市场需求也不小,为了获得运输市场……”柳东盛并不隐瞒,“如果真需要更高的价格,不是没法谈,我要安124的全套设计资料,如果没问题,一架伊尔76的价格,我可以给到1800万美元。”
柳东盛也不废话。
能搞就合作。
反正对面的不是乌克兰官员,他们不会顾忌乌克兰人的利益。
伯聂科佐夫看着柳东盛,犹豫了。
“将军,只要能搞到这个,我可以每架再额外多出一百万美元,这一百万美元,是给你的。”柳东盛使出了杀手锏。
伊尔76一架1800万美元,将军个人却可以每架多拿一百万美元。
不仅没有影响将军的利益,甚至还让他多拿一些。